為什麼要看復健科
為什麼要看復健科醫師?
身為一個喜歡格鬥相關競技運動的醫師,除了有時候親身參與比賽,我也時常協助激烈格鬥賽事的場邊防護工作。如果在練習或比賽時,身邊的朋友有些傷害,若非明顯的骨折或神經急症、需要縫合的外傷,我多半會推薦他們先在復健科門診掛號,請”復健專科醫師”檢查,討論後續處理。家中高齡長輩膝蓋疼痛行走不便,我也都會請他們務必先到復健科就診。
甚麼人需要復健科醫師呢?
無論是多重慢性病纏身過馬路走不到對面的老人、講話比別人慢動作怪怪的小嬰兒、做了許多家事奉獻青春的家庭主婦/主夫,到一直健身一直爽一直肩膀痛一直不爽的「巨巨」,都會需要。很多人一定有些疑問,為什麼要先看醫師,受傷不能直接喬一下就好了?老人想要健康,不能自己去公園甩甩手就好嗎?
那我先說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有一位住在三樓的朋友大便完發現馬桶不通,覺得這種事想起來很簡單,想說倒鹽酸進去,然後他家樓下就下雨了,很營養的那種。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原因,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對症下藥,不能確定的時候就要交給專業的來,不然很多時候會得到自己不希望的結果。剛好沒事,有時候只是賺到。
有些病人身體的疼痛其實來自風濕免疫、關節感染、癌症,沒有先仔細區分出來,可能讓疾病變得更嚴重!有些人先天血管不好,不適當的接受按摩導致中風。也有些人沒有先釐清自己的脊椎已經不適合做某些訓練,反而因為不正確的運動指導導致神經壓迫更嚴重,麻到睡不著。所以先釐清當下的情形,即便只是得到「沒有身體結構上需要擔心的問題,可以正常運動」的結果,也對後續的處理非常重要。
復健科醫師會判別您需不需要進一步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和X光)、專門檢查神經的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抽血檢查,並且在確定診斷之後,尋找適合幫助民眾的武器,從使用藥物、使用牽引、雷射、熱療、電療、治療性超音波、震波、到注射各種消炎或幫助恢復的注射性治療、也偕同各種治療師進行復健訓練、和防護員一起幫助運動員重返賽場。幾乎所有複雜的疾病問題,都有復健科醫師能介入的空間。地區醫院層級以上的復健科醫師也提供如巴氏量表、身心障礙鑑定和輔具評估等文件,幫助民眾有更好的生活。
比起每十萬人只有三位復健科專科醫師的美國、每一千萬人只有二點七位復健科專科醫師服務的英國(這個比例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少,而且比整個巨蛋裡演唱會裡的歌星人數比例還要少),在台灣到處都有各種不同層級的復健科門診,提供不同族群、不同項目、健保與非健保、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運動的服務,多半不用因為擔心醫療費用昂貴而延誤就醫,大家看病時也要好好珍惜醫療資源喔。
作者: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及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林杏青
圖:運動傷害、退化疾病、各種神經損傷後復健、嬰幼兒發展遲緩、骨折術後復健都是常見的復健科業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