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新冠肺炎可進行重訓、運動訓練嗎?醫師圖解6階段建議防運動傷害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一份研究指出,2020年六月到2021年一月期間比利時頂尖男性足球員在因隔離停止訓練約12天後重返運動,竟然有高達五倍的肌肉拉傷(這份研究期間,台灣目前的Omicron變種仍不是主流)。研究中的運動傷害,幾乎都發生在結束隔離後開始運動的第一個月。 隔離政策的影響 運動傷害的一個可能原因來自隔離期間的相對靜態生活造成肌力損失。先前研究指出,隔離期間前2週下肢平均力量每天損失1.06%,接下來的9天每天則降低0.68%。肌力降低和運動傷害有關,因為強壯的肌腱本身更有彈性、且能將關節和骨骼穩定在適當的排列位置。 隔離期間停止訓練也可能造成短期的心肺、代謝能力下降。過去研究顯示最大心肺功能以及疲勞,都是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因子。許多感染新冠肺炎的運動員,無論症狀是否明顯,可能過早恢復訓練,沒有在隔離期後循序漸進調高運動的激烈程度。 新冠肺炎感染本身的影響 目前對於新冠肺炎感染本身是否會直接影響運動傷害的發生率仍尚未有定論。不過感染新冠肺炎有可能造成血管循環障礙,阻礙組織和血液交換氧氣的能力,這些都可能加劇隔離期間停止訓練造成的短期心肺、代謝能力下降之影響。 適當的回場運動安排降低運動傷害 回場運動應有計畫安排有氧耐力和最大肌力訓練,並在感染後逐漸增加高強度訓練刺激,這對預防運動員肌肉拉傷等運動傷害非常重要。最好能對每個受感染的球員進行個人監測和訓練負荷管理以防止疲勞,從而預防傷害。 目前對回場運動的共識 運動醫學界的權威《英國運動醫學期刊》建議,第一階段是從疾病發生至少需要10天休息時間,接著需要至少七天無症狀,並且接受完整治療。 運動員必須能夠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且在平地上行走500米,不會過度疲勞或呼吸困難,才能進入下列評估流程,循序漸進過渡到正常訓練。 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腎病等疾病的運動員應在開始下表的流程之前給醫師評估評估,檢查的項目可能包括心肺功能、抽血檢測生化數值等。 圖/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提供 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I-PRRS) 請以…

癌症病人的運動處方

正在化療想運動,是不是等療程結束比較好? 對一般人而言,適度運動有助於預防特定癌症發生。癌症患者適度運動,則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減緩治療中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促進睡眠品質、竟低疲勞及憂鬱,尤其在有專業人士指導下訓練,常常能帶來更好的效果。此外因為癌症患者普遍較高齡,常也同時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規律運動就變得更重要。 這時候許多患者會想,正在接受治療,體力比較不好,是不是等療程結束在訓練比較好?其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指出:大多數患者在低強度走路、漸進的肌力運動、柔軟度課程,不需要過度複雜的評估才能「開始運動」,以免反而造成運動上的阻礙。但在開始訓練之前,要先掌握病史、目前的健康問題以及運動禁忌。例如必須知道是何種癌症、目前是否正在接受何種治療、目前腫瘤是否仍然存在、以及有沒有相關副作用及併發症──神經病變、淋巴水腫、造口、骨轉移等等。小心監測是否有新的症狀產生,例如出現眩暈、噁心、胸痛,應暫停運動。運動指導者也必須知道:「癌症腫瘤轉移」和「因為癌症或腫瘤治療產生的心臟問題」有可能還沒被發現,協助留意是否有症狀上的變化。 除非嚴重貧血、病情惡化或嚴重感染的病人在癌症手術後不宜立刻運動。正在化療或接受任何的癌症治療並非絕對運動禁忌,若是在治療期間較為疲憊,可以以每日多次短時間運動的方式取代長時間大量運動,在不引起症狀惡化下留意症狀緩慢漸進運動,並隨症狀調整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對治療期間的疲勞有改善效果,因此太過保守反而忽略運動本身帶來的好處。如果化療期間有免疫力不足的情形,應避免到大眾醫療場館運動或游泳。 其他訓練考量上,若有神經病變必須注意負重訓練的安全性,小心跌倒,若風險較高,固定式腳踏車就比自由重量訓更安全;有較高骨折風險就需要調整阻力訓練的衝擊。乳癌病人的訓練必須以不引起進一步水腫為目標調整訓練強度,並建議已有淋巴水腫的病人在穿戴壓力袖套下訓練。若是有腸造口,專家建議需要小心運動引起的腹內壓升高。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癌症患者應進行的運動 有氧運動 阻力運動 伸展運動 頻率 每週三到五天 每週2-3天,建議中間相隔48小時 每週二到三天以上,最好每天做 強度 「心跳儲備率40%-<60%」下訓練──計算公式為「220-年齡-休息時的心跳速率)X(40%~<60%)+休息時的心跳速率」。…

手肘疼痛就是網球肘嗎?醫師教你「判斷關鍵」在此

一位格鬥競技運動員即將參與國際比賽,在提升訓練量反覆練習快速出拳後出現手肘腫痛,無法彎曲到底、旋轉時活動度下降的情形。他覺得很納悶,明明沒有任何外力傷害,為何手肘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無獨有偶,一位身材豐腴的年長女性平時幾乎沒有運動也沒有做家事,除了膝蓋痛來就診之外也因為手肘卡卡緊緊地想一起檢查手肘疼痛的問題,詢問醫師是不是也得了網球肘?經過動作測試、超音波與X光檢查,最後診斷是肘關節炎。 手肘痛可能的原因不只網球肘 許多人聽到手肘痛,就想到網球肘。實際上手肘疼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廣為人知,因為手肘外側負責做出翹起手腕功能的肌腱接點病變發生「網球肘」(外上髁肌腱炎)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可能的病因。其他肌腱病變例如手肘內側的「高爾夫球肘」(內上髁肌腱炎);手肘也有許多負責彎曲、伸直和旋轉肌肉肌腱可能發生肌筋膜炎與肌腱炎。 此外,在手肘正後方的凸起,有時會因為過度使用或創傷發生積水腫脹,發生「鷹嘴滑囊炎」。手肘內外側負責穩定手肘活動的韌帶(連接不同骨頭的軟組織)亦發生韌帶傷害,而在活動時疼痛。關節內的軟骨與關節囊,也可能發生傷害或退化疾病——青少年運動員有可能因為外傷等原因發生軟骨剝離、年長者在手肘則比較常發生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因為周邊神經病變產生的「神經痛」,造成不動也痛、伴隨感覺異常或麻木的問題。 關節腫痛及活動受限更可能是關節炎 肘關節炎有極少數人因為先天因素容易發生,不過多數和外傷及退化疾病有關。手肘發生關節炎時,不像網球肘等肌腱問題是手腕特定方向出力時才產生疼痛,關節炎較可能的症狀是腫痛及活動受限——通常會發現彎曲的角度變小,手肘放鬆時將手腕上下翻轉,活動角度也出現卡住的感覺。 檢查診斷方面可以透過X光與超音波印證、排除其他問題,X光常可以發現關節縫隙變窄、骨刺產生,復健科醫師用軟組織超音波則能再發現關節積水、軟骨病變和週邊肌腱韌帶問題。 治療方式 除了傳統消炎止痛藥物和復健物理儀器治療(電、熱療、雷射等),擅長軟組織超音波的復健科醫師可以在超音波診斷下抽吸關節積液、注射藥物治療,類固醇注射有助於控制急性發炎,玻尿酸注射則在短時間內有輕微下降疼痛的效果,增生治療也適用於協助週邊肌腱韌帶病變修復。 手肘關節炎的簡易居家運動 活動度訓練:維持關節活動度,每個動作緩慢活動至緊繃處 …

美秀集團女貝斯手摔下舞台髕骨脫臼!醫:髕骨脫臼非只是骨頭跑掉,隱藏這風險…

日前2022大港開唱,在最後一場美秀集團與盧廣仲的表演時,竟發生意外,唱到最後一首歌《罪愛1995》時,貝斯手婷文突然在台上跌倒,經檢查為髕骨脫臼,經紀公司隨後發文表示「髕骨脫臼不嚴重,但很少見,現已將骨頭復位,人在休息中。」復健醫師則提醒,髕骨脫臼並非只是骨頭跑掉,需要詳細檢查,而且有些患者會反覆發作。 髕骨脫臼並非只是骨頭跑掉,需要詳細檢查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大多由創傷引起,大部分來自膝蓋非接觸性的扭轉(例如腳跟固定在地上,脛骨向外扭轉),或是內側遭到強力撞擊引發。大約有15-60%的病患會在第一次發生後反覆發作。因此無論是否手術,之後的復健訓練都很重要。 髕骨脫臼並不只是骨頭跑位的問題而已,髕骨脫臼時,常伴隨負責穩定內側膝蓋的medial…

中風患者也需小心骨鬆 骨折機率多7倍!

骨質疏鬆是中風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骨折的機率比健康成人高七倍,常引發髖關節骨折,從而導致更嚴重的活動、生活功能障礙。台灣本土的資料顯示中風一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比例達4%,15年後更達到35%。 中風後無力側骨質流失快…